209
在售商品
1
笔记
17
文章
中国
发源国家
来 源
香港拍卖会1985年秋拍,第53号拍品。
香港拍卖会2014年春拍,第1462号拍品。
潘天寿早年学石涛、石溪诸贤。大约1923年,潘天寿辗转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校,于此时结识了王一亭、黄宾虹等一批著名画家,拜师吴昌硕亦于此时。其早年作画,专综诸家,识缶翁后,笔墨渐多金石味,尤重画面“气势”,并显现出诗书画各方面的均衡发展,为未来大气象开启良好肇端。
《入山图》作于戊辰(1928)年,是作构图饱满壅塞,气势撼人,意境高广,直抒性灵。六尺高轴,可见潘天寿与吴昌硕的师承关系,笔墨颇得吴昌硕神韵,浑厚凝重,金石味足,十分大气。他虽比吴小五十余岁,却在魄力气度上与吴颇为接近。1923年春,26岁的潘天寿流转于人文荟萃的上海,教事绘画,经老友诸闻韵的介绍,与寓居在北山西路吉庆里的吴昌硕相识。谈诗论画间,缶翁对这位才华横溢的晚辈激赏不已,有“天惊地怪见落笔,巷语街谈总入诗”之评。从此耳濡目染,画艺大进。回忆起吴昌硕和自己的关系时,潘天寿认为那是“一种深情古谊,淡而弥厚,清而弥永,真有不可语言形容之概”。吴对潘的指点,建立在相投、相知、相护的师友情谊之上,带着师生间的默契,更暗含着人格上的垂范。“化我者生,破我者进,似我者死。”潘天寿牢记恩师的教诲,学吴而不泥吴,很快成为吴派健将,并一路高歌猛进,成为青出于蓝、开宗立派的大师。
在潘天寿那里,山水画变成民族文化心灵和历史情感的寄托,在趣味与格调上体现出了时代雄强气象。画面中山与石的皴折意纵洒脱,山体刚强而金石气浓烈。山径蜿蜒,而一处流泓潺潺而下,挑动画面气氛,塑造波澜之意,处处显现出磊磊落落的通透神气。山角见天处,潘天寿又遣词题款,补白之外,更全此幅绝妙之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