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/5

intel 英特尔 670P M.2 固态硬盘 2048GB

商品笔记
真实的值友购后体验
玩家直呼内行
相比英特尔665p系列固态硬盘,全新的670p系列固态硬盘传输速度更加出色,并且在耐久性方面也有着比较明显的提升。  速度方面,英特尔670p系列固态硬盘拥有高达3500MB/s的顺序读取速度,以及高达2700MB/s的顺序写入速度,相比665p系列固态硬盘大幅提升。  耐久性方面,英特尔670p系列固态硬盘1TB版本的理论寿命为370TBW,英特尔665p系列固态硬盘1TB版本的理论寿命为300TBW。比较之下,670p的理论寿命大约是665p的1.23倍。
穷的剁不起手
1月前发布
Intel 670p。QLC能不能用?
这是笔记本自带的硬盘,真刷新了我的认知。这样子缓内非常给力,而且自带了256M缓存,使得4k性能还非常好看。不过一旦出缓就原型毕露了,144层的QLC也是QLC,这个只有100M的写入真的非常难看。我恢复软件时候经常硬盘100%,各种无响应。这玩意还是老老实实去当资料盘吧,至少质量肯定没问题。 海力士的solidigm p41应该也是这个性能的,也不推荐。
2
WittmanARC
1月前发布
写在停产之后:傲腾“混合硬盘”H20
伴随着“硬盘技术的进步”,QLC颗粒也越来越成为入门市场中的主流。如今的中低端市场上,QLC产品的数量前所未有。所谓“QLC”,指的是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信息数量。对比此前的“TLC”乃至“MLC”颗粒,QLC的每个单元存储有更多信息,对应的电压状态也更复杂。得益于密度的增加,QLC技术至高可带来33%的容量提升,并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。然而,作为爱好者们最关心的话题,这些产品的性能表现 又会付出怎样的代价?在本系列文章里,我就将聚焦于市面上采用QLC颗粒的固态硬盘。本期文章的主角,是一款特殊的QLC产品——Optane Memory H20(with Soild State Storage)INTEL(英特尔)傲腾H20 混合式固态硬盘 接口速率:PCIE 3.0X4质保寿命:370TBW(1TB款式)作为前所未有的“混合式固态硬盘”,从那长长的命名中 便能一窥其独特的设计。有着傲腾技术加持的它,是否能一扫QLC的阴霾?硬盘参数顾名思义,“混合硬盘”由两大模块组成:负责存储数据的QLC部分,与专注于提升硬盘性能的傲腾3DXpoint部分。QLC部分 来自于英特尔NAND部门的遗产,是一块压缩了体积的INTEL 670p SSD。它使用特殊定制的慧荣SM2265G主控芯片,并搭配INTEL最先进的第四代QLC闪存。与常见的中低端硬盘截然不同,即便是“浓缩”后的670p,也依然保留了DRAM缓存!NAND硬盘的主控、存储颗粒与DRAM缓存,均局限在一片狭小的空间中,温控与散热自然成为了难题。也正因此,主控速率被再次下调,仅维持在PCI-E3.0 X2水准。好在有着3DXpoint的加持,顺序读写速率的损失 不足挂齿。然而,作为“相变存储器”的一种,3DXpoint的技术原理与3D NAND大相径庭。它们的主控自然也无法兼容。为此,英特尔装入了一块完整的“傲腾内存”,占据了H20的后半段空间。代号为“SLMXT”的特殊控制芯片,与P1600X所采用的型号相同。但在H20上,它同样工作在PCI-E3.0 X2的速率之下。存储颗粒的容量则是32GB——并不算大,但用作“加速”已是绰绰有余。不难看出,尽管封装在同一个PCB板上,但H20分明是两块完整的硬盘。它们会被操作系统分别识别,需要借助英特尔的特殊驱动 方能合而为一、共同运转。特立独行的硬件设计,最终成为了“混合硬盘”昙花一现的根源。为了使其顺利地“合体”,H20有着极为苛刻的使用要求。它必须配合英特尔10代至12代酷睿之间的硬件平台,在BIOS中打开“混合硬盘”的相关设置、使用已注入INTEL RST与VMD驱动的系统,并将H20安装在PCH引出的M.2插槽上,硬盘“合体”才有可能成功。雪上加霜的是,受限于“玄学”般的硬件兼容性问题,实际操作的“合体”难度只高不低。倘若在不受支持的平台上使用“混合硬盘”,遭遇的情况也各不相同。英特尔平台通常仅能识别H20的傲腾部分,而AMD处理器只能对着QLC干瞪眼。少数平台能完整识别“混合硬盘”的两大模块,但是也就止步于此了——由于缺少关键BIOS选项,这些电脑不能完成“合体”的最后一步。使用过程中的困难重重,“混合硬盘”的推广注定举步维艰。尽管如此,在H20的性能表现面前,这一切又是否值得呢?性能表现不可否认,H20的性能十分强劲。670p虽是QLC硬盘,其缓内表现却已与不少TLC产品相仿。3DXpoint的加入更改善了写入耐久。高达370TBW的质保寿命,已与一些TLC硬盘十分接近。而H20的傲腾部分更是值得一提:这是一块降低了接口速率的Optane M15。它本是消费级傲腾的继任产品,却因英特尔的策略调整无疾而终。这块代表着“M.2 2280性能顶点”的相变存储硬盘,最终在H20上完成了自己的使命。强强结合,最终成就了令人瞩目的性能。倘若突破重重困难,合体后的H20 终将登顶性能之巅。——且慢,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,“合体失败”才是混合硬盘的常态。当H20的两大部分独立工作时,它的性能表现又如何呢?不出意外的是,脱离了3DXpoint颗粒的加持,QLC硬盘的水准原形毕露。“二次降速”的主控加上严苛的温控,灾难性的缓外性能暴露无遗。动辄不足100MB/S的缓存外速度,与机械硬盘的对比将是常态。纵使用上再多技术手段,也难以挽回先天性的原理不足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,傲腾部分的性能 并没有受太大影响。顺序读写速率的确不高,但这也并非是“相变存储器”的重点所在——没有了QLC NAND的拖累,傲腾的潜力得以完全释放。高达300MB/s的惊人随机读取速率,足以令所有对手相形见绌。然而,傲腾的掣肘来自于原理自身,“相变存储器”难以堆叠容量。仅有32GB容量的它,空有性能 却少有用途供其施展。成为其它硬盘的加速陪衬,或许本已是它最大的意义了。除了性能表现以外,“数据可靠性”同样是用户们所关心的话题。在这一方面,英特尔的表现如何呢?数据可靠性测试英特尔曾不止一次地强调,其QLC颗粒“有着与TLC一样的品质与可靠性”。仿佛为了证明这一点,英特尔甚至将QLC技术用在了极为重视耐久的企业级市场,并将固态硬盘的容量推向了新高度。(一款30TB的QLC企业级硬盘)英特尔解释称,自己的QLC颗粒使用浮动栅极结构,拥有更好的电子保持能力。而如今普遍量产的TLC颗粒,是更为简易的“电荷俘获”结构。这究竟是“确有其事”,抑或只是英特尔的“自吹自擂”?针对大家所担心的“数据保持能力”,我也对其进行了测试——基于一块经过重度擦写的QS“质量验证”H20样品。在测试开始时,它的健康度已下降至62% 。然而,经过全盘写入与8个月的静置后,这块硬盘的数据效验仍然能够通过。全盘读取的速度也没有丝毫波动,保持在1GB/s的最大速率限制下。作为对比,一块放在硬盘盒上使用、主要存储较大文件的TLC硬盘 反而出现了严重的“冷数据”情况。它的速率波动极大,并多次下降至750MB/s以下。可以认为,在H20的144层QLC颗粒上,确实无需过多担心“冷数据”问题。至于那块3DXpoint傲腾——它使用了特殊的技术原理,通过“电阻”而非“电子”记录数据。材料的相变需要上百摄氏度的极苛刻条件,既然如此,也几乎不存在“冷数据”的担忧了。后记时至今日,傲腾H20的价格已不算高昂。考虑到它“合体”成功后的卓越性能,这块独特的产品或许仍值得一试。只是,随着英特尔存储部门的裁撤,“混合硬盘”注定将消失在时光之中。根据INTEL的策略,3D NAND是代替机械硬盘的基石,因此迫切需要更大的容量、更低的成本。而高性能领域的存储需求,则由3DXpoint来完成。因此,INTEL选择押注QLC与傲腾。“混合硬盘”奇特设计的诞生,也是这一思路的具象化体现。然而,正如H20那极为繁复的使用条件那样,“取长补短”终归是英特尔的美好幻想。傲腾和QLC并没有如INTEL所想的那样,带来一个新的时代。与之相反的是,它们带走了属于INTEL的时代。伴随着傲腾与QLC的接连失利,INTEL开始失去昔日的利润和技术优势。作为曾经的行业巨头,如今的英特尔日渐式微。但是,QLC的“潘多拉魔盒”已被打开。汹涌而至的它,终有一天会席卷市场。与其说是“时代的浪潮”,倒不如形容为打着变革旗号的海啸。总有那么一瞬间会令你疑惑:行业是否在“倒退式发展”?然而作为当代PC中那块最长的木板,不少用户对硬盘性能的感知确实不强。比起那追求极致带来的高昂成本,更大的容量与更低的价格 或许才是消费市场所追求的。不愿接受这一切的我们,又是否做好了直面那名为“QLC”的技术海啸的准备?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。如果对本文内容与硬盘选购有疑惑,随时欢迎与我交流!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硬盘方面的内容,可以看看这些文章:希望这些文章能帮到你!
文章
发布晒物,帮助值友做消费决策
写笔记
固态硬盘选购指南
解决你的购物难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