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1
在售商品
1
笔记
17
文章
中国
发源国家
睥睨尘俗 世谊之交
上世纪30年代,鲁迅在繁忙的文学战斗中抽出宝贵的时间竭力提倡版画,1929年与柔石等以“朝花社”的名义出版《艺苑朝华》丛刊四辑,接着又以十二幅苏联版画为内容出版《新俄画选》,开始向彼时中国的新青年介绍木刻。由于鲁迅的倡导,进步的艺术青年拿起了木刻刀,组织起木刻团体。在当时,以革命“圣地”延安为中心,涌现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版画大家,古元、胡一川、彦涵、罗工柳、沃渣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
力群与石鲁是新兴木刻运动中“延安学派”的代表人物。两人分别在1940年来到延安,力群进入鲁艺美术系担任教员,石鲁进入西北文艺工作团从事宣传、舞美设计和美术创作工作。在新兴木刻运动中,力群与石鲁均积极参与其中,两人也因木刻结下友谊。1949年7月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,力群和石鲁作为晋绥分局代表团成员也出席了这次大会。1975年,下放到山西的力群借着难得的机会来看老朋友石鲁,多年不见的一对朋友聊了许久,分别时石鲁手书“平生惯惹千夫气,两手勤浇万木春”七言联赠与力群,寥寥十四字概括了两人的一生,不是好友亦不会有此肝胆之言。
郝明是力群的长子,虽自幼受家庭熏陶,但他却并没有选择与父亲相同的道路。从中央美术学附中毕业后,郝明在中央美术学院及解放军艺术学院就读。之后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任《新建设》杂志美术编辑,虽然与父亲力群同样有着在杂志工作的经历,但郝明却有着自己的安排。1975年,郝明前往香港定居,1987年去美国,此后便致力于美术评论和美术研究的工作。因父亲的关系,郝明与老一辈艺术家都有很好的交流,保持着密切的往来,也因此收藏了不少近代名家的佳作。与其父有数十载交谊的石鲁自然也时有佳作相赠,此件《荷花图》即为其中精绝之笔。
《为郝明作荷花图》以肆意笔墨挑起10尺画面,不写背景,淡墨写荷茎,浓墨涂染荷叶,一浓一淡两点嫣红写荷花。雨露荷花,迎风挺拔,宛若石鲁自己。石鲁早年师从胞兄冯建吴学画。接触到吴昌硕的金石趣味,后又在延安创作版画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石鲁已经将前述经验融会贯通,毛笔在他手里仿佛成了石斧、成了刻刀。石鲁用前人不曾用过的神经质地抖动、高强度的提按和破坏性的转折画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,也画出自己所有的自信、狷介、孤愤和悲怆。
与《转战陕北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,从此幅花卉作品中依然看到石鲁对画面构成形式感的追求。如果说《转战陕北》的方构图是“凝重、庄严、崇高”的象征,而此幅《雨露花为鲜》的竖直斜角构图如羚羊挂角,睥睨尘俗,则是在寓意荷花出尘不染的高洁。作为“长安画派”的主帅,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鲁失去了在大自然中写生的自由。于是从黄土高原获得的腔调、风格便在他的“芦屋”中投射到荷花、梅花、兰花、芙蓉上去,所以石鲁笔下的花卉带着黄土高原的野逸和粗犷,博大和不羁。那道道“野怪乱黑”的笔触,与其说是匕首,是投枪,不如说是极度的自由。在这个维度上,石鲁虽然在笔墨上一反传统,却在艺术史上一路上溯,与青藤、八大气血相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