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aomi 小米 6A双Type-C编织数据线 适配小米苹果华为手机

小值机器人
发布
¥29
京东
小米京东自营旗舰店

京东现售此商品,到手29元/件

简明购买步骤
1
加购
当前商品*1件
2
下单
实付29元
商品价格不准确或失效可点击右侧反馈 反馈
价格趋势
数据由什么值得买整理提供
180天
60天
30天
商品笔记
真实的值友购后体验
Go-on
1月前发布
小米SU7被你们测遍了,我就评一下它的车内充电功能吧!
当汽车博主把小米SU7的方方面面都评测了个遍,身为数码博主,要怎么蹭这个热度呢?不如按数码博主的思路,测测小米SU7的车内充电配置吧!顺着汽车设计师的思路,上车后最明显的充电位,是中控屏下方的无线充电板。这个位置有2处手机槽,但只有主驾的一侧有无线充电板。这点网上的争议比较多,我们放到后面再讲。无线充电的功率为50WMax。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,我们没找到50W无线充电的小米手机做测试。只拿了一台小米10Pro,顺利激活30W无线充电。第二处充电位,在中控屏下方的内侧。有两个Type-C充电口,均为67W功率。左侧一个C口同时也兼具DP视频传输功能。使用小米手机测试,正常激活67W动画,充电效果和67W充电头一致。注意,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着两组充电口的功率,最少需要公版5A C2C充电线;或者直接一步到位,选择小米私有的6A C2C充电线。这里最大的槽点,就是它隐藏的非常深。在正常的乘车坐姿下,这组充电口是完全看不见的。不止来看车的顾客很难发现,甚至一些小米汽车的员工都没发现它的存在。又由于位置刁钻,想盲操作插上充电线几乎不可能,只能弯腰低头去插线。侧面反映出,设计师对于无线充电的优先级,远高于有线充电。我能理解无线充电在车上使用更加“优雅”,更有科技感。但把有线充电口放到这样不便使用的犄角旮旯,对于没有无线充电的用户,是有点不太体面了。前排还有一组充电位,是中控台下方掏空的储物槽,这里有一个12V电源(240WMax),可以接车充。位置同样有点刁钻,用来给手机充电不太方便。但我留意到这周围有很多储物槽、储物空间。拿这位置拿来放平板、笔记本,顺便充个电。就很合适了。随后来到后排。这里依然是两个Type-C口,但和前排不同,这两个C口只有18W功率。给iPhone和苹果产品充电正合适。但如果给小米手机充电,就不会激活极速充电动画,只会显示“快速充电”。相比前排,后排充电的优先级显著更低,这倒是和轿跑偏向驾驶者的定位高度吻合。而且后排小米手机也没有优待,大家都是18W,做到了一视同仁。后备箱,有一个12V电源(180WMax)。你说要用它来充电,好像也不是不行。但在这个位置,似乎用它接大冰箱、接充气泵会更加合适。那么最后还有几个问题:1) 前排2个手机槽,只给一个无线充合不合理?见仁见智,我认为合理。在试驾过程中我发现,如果路面非常颠簸,放在无线充电板上的手机难免上下晃。晃动幅度大了,无线充电线圈不对齐,就容易出现无线充电断断续续的问题。(这不算设计问题?我认为不算,应该算无线充电的天然局限,很多车都有这个问题)如果你不想手机充电断断续续,就可以把它放在旁边那个,没有无线充电的位置上。另外就是前排充电的场景。驾驶员开车不能玩手机,所以有线充或无线充都一样。而副驾不用开车,路途中大概率会刷刷手机打发时间。所以副驾驶用有线充更方便。所以,前排 无线充×1、有线充×2 的配置已经挺合理了。实在需要两个无线充,也可以买配件扩展一个无线充手机支架。不算什么大问题。2) 前排C口只给67W,够不够用?作为数码爱好者肯定想要120W,不过我觉得67W也完全够用。一个典型的开车上下班通勤大约20~30分钟。这个时间足够给手机充到安全电量了。当然,如果能解决120W的发热问题,给120W肯定会更好。不过目前两个67W足够应付90%以上的场景了。与其说功率不够,不如改善一下前面提到的充电口位置过于刁钻的问题,这对使用体验提升更大。3) 有没有必要再配一个小米100W车充?我认为没必要了。以小米13 Pro(最高支持120W充电)为例,分别使用100W和67W充电,充入50%电量的时间只相差1分钟。除非你必须追求极致的充电效率,否则这100块没必要花。4) 还有什么槽点?车上的充电配置我个人觉得很满意。但如果非要挑毛病的话,再给后排加一个USB-A充电口就好了。先别笑。我理解新势力的车子要营造新潮、高科技的形象。而“遥遥落后”的USB-A口似乎和这种形象格格不入。但要想到,车辆的后排难免要载形形色色的亲戚、朋友、同事。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双C线这种“高科技”的玩意。当他们拿出自己“老掉牙”的USB-A充电线,却发现没地方可插时,场面多少有点尴尬了。如果后排多加一个USB-A,哪怕只给5V/2A呢,都会让车上的充电环境包容性提高很多。
文章
发布晒物,帮助值友做消费决策
写笔记
潮玩手配选购指南
解决你的购物难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