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嘉德 徐悲鸿《雄狮》96×88cm 1941 设色纸本 镜心 Lot362
暂无报价
选择规格
96×88cm 镜心
中国嘉德
3人关注

211

在售商品

1

笔记

16

文章

中国

发源国家

规格参数
尺寸(cm)
96×88cm
装裱
镜心
估价
8000000-10000000 RMB
材质
设色纸本
年代
1941
查看更多
当前商品正在征集值友购后体验
发笔记
简介

在中国画史上,善画狮者极少,徐悲鸿是其中杰出而独特的一位,他早年间即好摹写,上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欧洲、长居柏林时,得以近距离观察和写生,他在《徐悲鸿自述》和《述学》中,反复回忆起当年的情景:“柏林之动物园,最利于美术家。猛兽之槛恒作半圆形,可三面而观。余性爱画狮,因值天气晴明,或上午无范人时,辄往写之。”“故手一册,日速写之,积稿殆千百纸。”除直接师法造化外,徐悲鸿的狮子造型也多有借鉴法国的浪漫主义雕塑家Antoine Louis Barye(1796-1875)作品,其雕塑《待猎之狮》、《狮子与蛇》等,对徐悲鸿创作产生很大影响。故徐悲鸿狮子结构之准确、造型之生动前所未有,是中西合璧的成功典范。

此幅作于1941年,徐悲鸿自题将辞别槟城之际。1939年初,徐悲鸿为尽“个人对国家之义务”,远赴星马、印度,举办画展筹款助赈,宣传抗日。所到之处,无不大受欢迎,筹款亦颇顺利,故流连至1942年初方取道缅甸回国。其中在1941年,徐悲鸿多次往来马来半岛,在吉隆坡、怡保和槟城等地举办画展。是年阴历的三月至五月、七月至八月间,他曾两度长居槟城,住在骆清泉的南国旅社。十月又短暂前往,本幅题识称“卅年晚秋”、“将辞别槟城”,当即是此次所作。槟城借居的这段时间,是徐悲鸿生命中非常独特的一段时期,也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徐悲鸿难得的一段安逸时光。在槟城,徐悲鸿得以收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,对个人情感的彷徨,潜心于自我的艺术世界之中。“倘得优游销岁月”,槟城时期徐悲鸿诞生了许多饱满的佳作。值得一提的是,徐悲鸿油画名作《狮》亦于此年问世。

此幅绘雄狮立于巨石之上,回首凝望,姿势里面蕴含着一种蓄势待发的张力,眼睛的刻画尤其有神,似乎正在观察、等待、守望猎物,整幅的精彩全在这“阿睹”中。狮子以赭石设色,简洁爽快,结构精准。鬃毛随风飞扬,雄狮目光坚定,传递出一种果敢坚定的力量和蓬勃向上的精神。如果说抗战之前,徐悲鸿关于雄狮的创作更多地关注个体的精神自由、人格自由、生命尊严方面。那么此时抗战期间的创作,更强调着象征的寓意,表达对命运的抗争、对激越精神的倡扬、对中国未来无限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