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9
在售商品
1
笔记
17
文章
中国
发源国家
《石鼓文》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,刻于十个鼓形石上,故得名。《石鼓文》线条较金文更加匀整圆润,字形结构较甲骨文和金文简单,整齐而略呈长方,平行线条多作排列装饰,严谨茂密,用笔圆劲挺拔,笔道遒劲凝重,字距、行距开阔均衡,疏朗如晴空星月,字大逾寸,气韵淳古,雄强浑厚,朴茂自然,颇受历代大家推崇,是入手大篆的极佳范本。明朱简《印章要论》说:“《石鼓文》是古今第一篆法。”
历代书家对《石鼓文》临习最多、最深,且最有独到之处的当数吴昌硕,大凡评说吴昌硕,都要提到他临的《石鼓文》。光绪十年(1884)是吴昌硕篆书创作实践中的一次重要转折,吴昌硕开始接触《石鼓文》拓本,对其后来的书法产生重要影响。从此“一日有一日之境界”,终于炼成一代大师,成为“石鼓篆书第一人”。
此件吴昌硕《临石鼓文》作于1896年十月,是临的天一阁北宋本石鼓文,自谦未能虚实兼到。吴昌硕所临摹的《石鼓文》,和原始的《石鼓文》面目已相差很大,既有古典形态,又有胸中丘壑。线条上由原版的平稳沉实变成了笔意流转、天趣飞动,线条虽圆实,但无草率油滑之意,都是扎实的篆书线条,有残破感,具金石气;结构上由原来的平正之姿形成高低不平之势,字字飞动,呼之欲出;空间分割打破均衡,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;用笔老辣苍迈,万毫齐力,充满霸悍之气;用墨上有干湿润燥之分。这是吴昌硕借古开今的成功尝试。
这套四屏整体效果于规矩中有韵致,吴昌硕临仿用心,一方面说明精力弥满,一方面可见功力不凡。与晚年那种常见的老辣、金石气弥漫的石鼓文比起来,此四屏益显俊朗之姿,不仅能看到吴昌硕早期的不凡功力,更是研究吴昌硕书法历程的重要史料,弥足珍贵。